数字传媒术语
1、CPM(Cost Per Mille)广告定价方式
每千次展示计价CPM,广告每被看见一千次所需要付费的成本。即使没有产生任何点击,或是购买的效应,只要千次浏览就会计费。如果点击率(CTR)不高,很容易白白浪费广告成本,所以要针对广告内容不停优化。
2、 CPC(Cost Per Click)广告定价方式
CPC每次点击计价,只要广告被点击,每点一次计价一次。不管广告曝光量多少,只要没有点击就没有付费。看似点击成效比较划算,点击计价费用通常会高一点。
3、CPA(Cost Per ction)广告定价方式
每次有效行动定价CPA,以实际行动效果来计算成本。例如会员注册表单、下载游戏安装、填写问券调查表等等动作,只要使观众完成某种行动,才会产生费用。
4、CPS(Cost Per Sales)广告定价方式
CPS每次有效销售定价,CPA的变种广告方式,现在渐渐流行起来。产品售出后才需要付费,广告主负担的风险因此变小。比较有名的是亚马逊的行销联盟,博客来的AP联盟,甚至粉丝团主的团购也能算是这类的广告方式。
5、CTR(Click-Through-Rate)广告点击率
CTR互联网广告常用的术语,指网络广告(图片广告/文字广告/关键词广告/排名广告/视频广告等)的点击到达率,即该广告的点击量(严格的来说,可以是到达目标页面的数量)除以广告的曝光量(PV- Page View)。
计算公式为CTR=点击量 / 曝光量
CTR是衡量互联网广告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6、CPD(Cost Per Day)广告定价方式
按照每天付费
7、程序化购买(Programmatic Buying)
通过数字化、自动化、系统化的方式改造广告主、代理公司、媒体平台,进行程序化对接,帮助其找出与受众匹配的广告信息,并通过程序化购买的方式进行广告投放,并实时反馈投放报表。程序化购买把从广告主到媒体的全部投放过程进行了程序化投放,实现了整个数字广告产业链的自动化。
程序化购买可以分为实时竞价模式、优选交易模式和私有程序化购买模式三种方式,区别在于对广告资源是否竞价,以及出价模式的不同。
8、DSP(Demand Side Platform,需求方平台)
为广告主提供跨媒介、跨平台、移动终端的广告投放平台,通过实时数据分析来进行购买、投放、优化报表。在互联网广告产业中,DSP是一个系统,也是一种在线广告平台。它服务于广告主,帮助广告主在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上进行广告投放,DSP可以使广告主更简单便捷地遵循统一的竞价和反馈方式,对位于多家广告交易平台的在线广告,以合理的价格实时购买高质量的广告库存。DSP让广告主可以通过一个统一的接口来管理一个或者多个Ad Exchange账号,甚至DSP可以帮助广告主来管理Ad Exchange的账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DSP特点;区别于传统的广告网络(Ad Network),DSP不是从网络媒体那里包买广告位,也不是采用CPD(Cost Per Day)的方式获得广告位;而是从广告交易平台(AdExchange)来通过实时竞价的方式获得对广告进行曝光的机会,DSP通过广告交易平台对每个曝光单独购买,即采用CPM(Cost Per Mille)的方式获得广告位。
DSP核心特征:一个真正意义的DSP,必须拥有两个核心特征,一是拥有强大的RTB(Real-Time Bidding)的基础设施和能力,二是拥有先进的用户定向(Audience Targeting)技术。
首先,DSP对其数据运算技术和速度要求非常之高。从普通用户在浏览器中地址栏输入网站的网址,到用户看到页面上的内容和广告这短短几百毫秒之内,就需要发生了好几个网络往返(Round Trip)的信息交换。Ad Exchange首先要向DSP发竞价(bidding)请求,告知DSP这次曝光的属性,如物料的尺寸、广告位出现的URL和类别、以及用户的Cookie ID等;DSP接到竞价请求后,也必须在几十毫秒之内决定是否竞价这次曝光, 如果决定竞价,出什么样的价格,然后把竞价的响应发回到Ad Exchange。如果Ad Exchange判定该DSP赢得了该次竞价,要在极短时间内把DSP所代表的广告主的广告迅速送到用户的浏览器上。整个过程如果速度稍慢,Ad Exchange就会认为DSP超时而不接受DSP的竞价响应,广告主的广告投放就无法实现。
其次,基于数据的用户定向(Audience Targeting)技术,则是DSP另一个重要的核心特征。从网络广告的实质上来说,广告主最终不是为了购买媒体,而是希望通过媒体与他们的潜在客户即目标人群进行广告沟通和投放。服务于广告主或者广告主代理的DSP,则需要对Ad Exchange每一次传过来的曝光机会,根据关于这次曝光的相关数据来决定竞价策略。这些数据包括本次曝光所在网站、页面的信息,以及更为关键本次曝光的受众人群属性,人群定向的分析直接决定DSP的竞价策略。DSP在整个过程中,通过运用自己人群定向技术来分析,所得出的分析结果将直接影响广告主的广告投放效果。
DSP即需求方平台,它与Ad Exchange和RTB一起迅速崛起于欧美,属于新兴的网络展示广告领域,近年来已在全球快速发展,2011年已经覆盖到了亚太地区以及澳洲。DSP在互联网展示广告的高速发展创新中扮演了极其重要角色,它可以使互联网展示广告市场更加透明,高效,和可控,非常符合未来网络广告发展的趋势。
DSP生态:随着人群定向技术的发展,广告投放终于从购买媒体转变为购买受众,
DSP-广告交易平台-SSP的RTB新生态得以快速崛起。RTB即Real Time Bidding(实时竞价),跟传统购买形式相比,实时竞价是对每个曝光进行单独购买,谁出价高,谁的广告就会被这个PV看到。这种方式的好处就在于:Ad Exchange(广告交易平台)售卖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广告位,而是访问这个广告位的具体受众,投其所好进行广告投放,就能产生最大的收益。因此,近年来RTB模式成为发展热点。
在RTB生态中,Ad Exchange(广告交易平台)就像淘宝,联系着买方和卖方。DSP(需求方平台)为广告主服务,广告主可以设置广告的目标受众、投放地域、广告出价等等。而SSP(供应方平台)则服务广告位拥有方,拥有丰富媒体资源和用户流量的媒体们可以这个平台上管理自己的广告位,控制广告的展现,设置补余等等。
9、RTB(Real Time Bidding)
直译为实时竞价,是 DSP、广告交易平台等在网络广告投放中采用的主要售卖方式,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对目标受众竞价的方式获得该次广告展现。仅限于购买广告交易资源。无论在 PC 端或是移动端均可以实现 RTB 的购买方式。
10、Non-RTB
非实时竞价模式,与 RTB 结算模式不同,它采用优先出价或事先约定的价格进行结算,另外一种就是 DSP 系统在广告主事先买定的高端资源进行程序化优化,不进行竞价。
11、PDB(Programmatic Direct Buying”或者“Premium Direct Buying”)
私有程序化购买,是把广告主常规按天购买的高端优质黄金媒体资源,利用程序化购买的方式进行人群定向等多维度定向的广告投放。无论 RTB 或 PDB 模式都需要 DSP 的系统作为实现投放的桥梁。
12、Ad Exchange
广告交易平台:一个开放的、能够将媒体和广告主/广告代理商联系在一起的在线广告市场(类似于股票交易所)。
DSP 的实现很大程度上,需要有成熟的 Ad Exchange,目前国内移动端广告交易平台主要有 Google DoubleClick、InMobi、百度、和一些如芒果等私有 Ad Exchange 平台。
13、DSPAN(Mobile DSP+Ad Network)
移动广告代理公司自有采买的网络媒体流量,这些流量可以作为私有流量接入到 DSP 中,以满足广告主需求。
14、Ad Network
广告网络,是在移动端介于想出售广告资源的 Web 网站和 APP 资源与想在移动端发布广告的广告主之间的平台。就像是媒体的销售代表或经纪人,拥有大量的媒体资源,一方面帮助媒体将广告位资源按照受众类型进行整合打包出售,另一方面通过行为定向、频次定向、内容定向等技术帮助广告主精准定向目标人群。广告主按照千次展示数付费。随即,他们的广告创意就会出现广告位上。尽管移动广告交易平台已经出现,但由于其尚处于发展初期且资源类型仍有局限,
移动广告网络仍然是目前移动广告资源部分供需双方交易的重要渠道。
15、DMP( Data-Management Platform
数据管理平台,通过全面整合管理第一方和第三方数据,深度建模和人群细分,建立自动化人群策略,提供全面深入的数据洞察和智能管理,指导广告主进行强有力的广告优化和投放决策。DMP 可以帮助广告主实时的梳理和整合多方数据,通过深度挖掘和智能管理,形成基于人群投放并获得更高效果转化的有效指导。
16、SSP(Supply Side Platform)
供应方平台,面向媒体主(在移动端主要是移动站点和 APP)的供应方管理平台帮助媒体主进行流量分配管理、资源定价、广告请求筛选等,更好地进行自身资源的定价和管理,优化营收。移动 DSP 是媒体主通过移动 SSP 进行资源流通的重要渠道。
17、DSP 常见主要公式
单次点击价格(CPC)=媒体花费/点击数
到站率(landing rate)=访问次数/点击数
平均访问时长(Avg. time on site)=所有用户总逗留时间/总访问次数
跳出率(bounce rate)=跳出数/访问次数
CPA=媒体花费/总行动次数(总注册数、总收藏数、总放入购物车数等)
注册成功率(conversion rate)=注册数/点击数
投资回报率(ROI)=销售额/媒体花费×100%
18、PMP(Private Marketplace)私有交易市场
在程序化购买中,媒体往往将难以直接售卖的长尾流量放到公开的Exchange中进行变现,而优质广告位仍是依赖直客销售。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在公开的Exchange中广告主鱼龙混杂,谁也不希望自己网站或APP的显眼位置出现“XXX男科“的广告,另一方面,在公开Exchange中,CPM价格不会太高,不能实现优质位置的品牌溢价;另外跟目前广告主需要进行排期出预算等流程也有关系。
PMP就是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而设计的:
1)、 因为是私有化的交易所,里面的广告主都是比较优质的,广告质量有保证。
2)、 在PMP中媒体可以放入优质广告位,提前确定价格,能够达到溢价,也方便广告主去做预算。
3)、prefer deal(优先交易)是支持用固定的价格去购买,流量也有保证,符合目前品牌广告主的下单流程。所以PMP可以理解为程序化购买中对传统广告购买方式的一种融合,一个给品牌广告主-代理商模式的程序化解决方案;同时对传统广告代理模式会很大冲击。
19、Native Advertising (Native Ads) 原生广告
是2013全球媒体界爆红的关键词,原生广告是从网站和App用户体验出发的盈利模式,由广告内容所驱动,并整合了网站和app本身的可视化设计(简单来说,就是融合了网站、App本身的广告,这种广告会成为网站、App内容的一部分,如Google搜索广告、Facebook的Sponsored Stories以及Twitter的tweet式广告都属于这一范畴)。
总结了原生广告的以下几个特点:
内容的价值性:原生广告为受众提供的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而不是单纯的广告信息,而是该信息能够为用户提供满足其生活形态,生活方式的信息。
内容的原生性:内容的植入和呈现不破坏页面本身的和谐,而不是为了抢占消费者的注意力而突兀呈现,破坏画面的和谐性。
用户的主动性:用户乐于阅读,乐于分享,乐于参与其中。而不是单纯的”到我为止“的广告传播,而是每个用户都可能成为扩散点的互动分享式的传播。
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消费者受够了和自己不相关的信息,而内容营销逐渐成为主流的趋势。消费者只找寻和自己相关的信息且通过多种渠道寻找资源。在此种潮流之下,原生广告的重要性 可见一斑。可以使广告和网站内容融在一起,使消费者根本没有发现正在阅读一篇广告。原生广告就如同有保护色的昆虫一般,在环境中不易被发现真实身份。
原生广告的本意就是指原生态的广告,它的形式不受标准限制,是随场景而变化的广告形式。
视频类
视频类的原生广告可以是某个视频背景中的一个广告牌,也可以是视频人物手中拿的一个物品,也可以是视频暂停、加载、结束后弹出的广告插屏。
主题类原生广告就是通过深度的植入,将广告信息制作成各种主题、皮肤等。
游戏关卡原生广告
在游戏的关卡中、通关奖励中植入的广告。
Launcher桌面原生广告
这类广告通过在手机桌面、应用功能中设计icon按钮,点击后进入一个广告墙
Feeds信息流
如Facebook、微信广告等在信息流中插入广告
手机导航类
20、 LBS (Location Based Service)
定位服务又叫做移动位置服务它是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网络(如GSM网、CDMA网)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经纬度坐标),在电子地图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
21 、IaaS: 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
也叫做Hardware-as-a-Service,几年前如果你想在办公室或者公司的网站上运行一些企业应用,你需要去买服务器,或者别的高昂的硬件来控制本地应用,让你的业务运行起来。
但是现在有IaaS,你可以将硬件外包到别的地方去。IaaS公司会提供场外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硬件,你可以租用。节省了维护成本和办公场地,公司可以在任何时候利用这些硬件来运行其应用。
22、OTT (Over The Top)的缩写,
是指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这种应用和目前运营商所提供的通信业务不同,它仅利用运营商的网络,而服务由运营商之外的第三方提供。目前,典型的OTT业务有互联网电视业务,苹果应用商店等。
这个词汇来源于篮球等体育运动,是“过顶传球”之意,指的是篮球运动员(player)在他们头之上来回传送而达到目的地。
互联网企业利用电信运营商的宽带网络发展自己的业务,如国外的谷歌、苹果、Skype、Netflix、国内的QQ等。Netflix网络视频以及各种移动应用商店里的应用都是OTT。不少OTT服务商直接面向用户提供服务和计费,使运营商沦为单纯的“传输管道”,根本无法触及管道中传输的巨大价值。